〈南部〉成大氫能電動機車環台 7天回來了

2015 / 02 / 02

〔記者黃欣柏/台南報導〕台灣機車密度是世界之最,造成嚴重的污染問題,電動、綠能機車的開發一直是學者致力的目標。國立成功大學近日整合關鍵技術,研發出以新型氫能燃料與鋰電池做為混合動力的新電動機車「飛馬一號」,首航測試即輕易完成八十多公里路程,估計實際續航力可達一百六十公里。

  • 成大研究團隊改裝的新型電動機車,可達一百六十公里續航力。(成大提供)

    成大研究團隊改裝的新型電動機車,可達一百六十公里續航力。(成大提供)






由成大航太工程學系賴維祥教授主持的研究團隊,一年半前在經濟部能源局「能源學界科技專案」補助下,開始與銓寶工業、福桑聯合企業進行產學合作,共同研發代號「飛馬一號」氫能電動機車。

成大指出,「飛馬一號」是從銓寶公司提供的電動車改裝而來,除了原有的鋰電池外,研究團隊另外在車後加裝了三千瓦級的燃料電池,以及兩支容積達六.八公升、能儲存三百大氣壓的儲氫瓶,原理大致與汽車大廠TOYOTA年底即將量產的氫氣電動車相同。

日前「飛馬一號」實施道路實測,從高雄阿蓮區騎到台南新化區折返兩次,全程長八十餘公里,且途中多次停等紅綠燈,操控性與行進速度均表現不俗,與研究團隊在實驗室內的模擬數據一致。

研究成員賴銘彬博士表示,國內現有的燃料電池機車雖有搭配鋰電池,但電力主要用來讓機車發動而非行駛,且氫氣是用金屬吸附原理儲存,每單位的密度較低,導致機車續航力有限。

「飛馬一號」的動力系統則是以新高壓儲存技術填充氫氣,可達傳統方式的四倍密度,利用氫能直接啟動燃料電池,再讓燃料電池把電傳給鋰電池,鋰電池的電力則驅動馬達運轉,此一模式可讓鋰電池在行進間同時充電,延長使用壽命。

賴維祥教授說,就實驗數據來看,「飛馬一號」在四十公里的時速下約可行駛一百六十公里路程,目前團隊的研究方向是關鍵發電技術的整合,未來的目標則是將氫燃料電池縮小到可以直接置入機車內。

資料來源:自由時報

社群分享

熱搜標籤